close

導致便秘的因素

 

缺乏營養、內分泌異常、腸內酵素缺乏以及特殊疾病等,都有可能造成寶寶便秘。醫師說明,以先天性巨大結腸症為例,這是一種先天性腸道神經發育異常,腸子內缺乏該有的神經節細胞,無法進行正常蠕動,因而無法順利排便。罹患這種疾病的寶寶在出生24小時後就可能會有延遲解胎便的現象,且容易合併生長發育遲緩。必須以手術將有問題的那段腸子切除,才能矯正此疾病。

 

通常寶寶在4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這個階段,由於許多食物都是第一次接觸,除了糊狀、半固體和固體食物的增加,水份攝取量相對減少;也經常會有照顧者擔心引發寶寶過敏症狀,而忽略了寶寶的營養均衡攝取。若纖維質攝取不足的話,就會開始出現便秘的情形。另外有種情況是比較大的寶寶開始要去幼幼班、托兒所,必須適應新的環境,比方說廁所的衛生、同儕的壓力、固定下課休息時間(上廁所的時間也必須配合規定)。由於生活環境改變,加上尚未習慣、心理因素等種種原因,就容易造成便秘。

 

假如發現寶寶排便時需要很用力,或是糞便很硬呈顆粒狀、塊狀,糞便表面有摻雜血絲,代表可能有便秘問題。另外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糞便是否會卡在肛門口解不出來,或經常合併腹脹、腹痛以及排便時異常激烈的哭鬧等症狀。

 

 

5招解決寶寶便秘困擾

1.多蔬果:可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可讓他接觸果汁、蔬菜汁,再來是果泥、果肉,循序漸進讓寶寶多吃富含高纖多水份的食物。建議不要把纖維的部份濾掉再讓寶寶喝,這樣寶寶就只有吸收到水和糖份了。

 

2.食物要有多樣性:攝取不同種類的食物可增加對胃腸的刺激,不過對於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不要一次給太多種類的食物,以免為身體帶來負擔,或有誘發過敏問題。最好一次嘗試一種新食物,觀察57天,如果沒有腹瀉、嘔吐、起疹子等過敏反應,再加入新的食物讓寶寶吃。

 

3.養成固定排便習慣:寶寶2歲後可開始進行如廁訓練,並培養他每日按時排便的好習慣。通常較建議的解便時間,是在早上起床的時候,或者晚餐過後半小時~一小時。

 

4.適度按摩照顧者用指腹幫寶寶順時鐘按摩肚子,除了可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親密,還可增加寶寶的胃腸蠕動,緩解腹漲的情形,使排便更順暢。另外也有報告指出,這樣有助於減少嬰兒腸絞痛的情況。

 

5.增加運動量:運動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、腸道蠕動,有效幫助排便。因為肥胖也會加重便秘的情形,多運動正好一舉多得地解決了這些問題。

 

記錄寶寶的排便狀況

建議照顧者為孩子記錄每一次的排便情況,如有異常可及早發現,也能讓醫師方便診治。

 

 

如廁訓練不能強迫

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同,就算是同年齡的孩子,在學習能力、反應能力、判斷能力等各種面向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。最好等到孩子的身心、行為發展都已經抵達某種程度後再為他做如廁訓練,否則可能不僅事倍功半,也會造成孩子在龐大的壓力下,每當到了大便時間就覺得很痛苦,更加無法順利解便,便秘情況可能會愈趨嚴重。那麼何時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如廁訓練?當孩子已經能理解你說的話,會聽從你的指令、模仿你的行為,並能靜下來一段時間,就代表他的身心發展已經準備好,可開始接受訓練了!

 

 

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雜誌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快樂森林 的頭像
快樂森林

板橋快樂森林托嬰中心

快樂森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