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國時報【陳文和╱綜合報導】
許多父母親一聽到嬰兒哭泣就會衝過去探視撫慰,但最新研究發現,其實讓小寶貝哭一會兒再去安撫,並不會對他們日後的情緒發展、精神健康、處理壓力能力以及與父母的關係造成長期負面效應,且藉由漸進式行為訓練,小孩會學習停止哭泣重新入眠,讓嬰兒與父母的夜間睡眠品質都獲得改善。
研究發現,運用「有節制的安撫」技巧,以及等小孩入睡後再緩慢地悄悄離開嬰兒房等方法,能改善嬰兒夜啼問題,也有助於母親克服產後憂鬱症狀。
有節制的安撫係指,父母親先讓嬰兒哭約5分鐘,再去安撫,而下一次小孩再哭時則延長到10分鐘再進嬰兒房,再下一次則再多延後10分鐘。
研究報告刊於《兒科》(Pediatrics)期刊,主撰人是在澳洲維多利亞省「皇家兒童醫院」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普萊斯女士。
新聞資料來源: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82%B2%E5%85%92%E9%8C%A6%E5%9B%8A-%E5%AC%B0%E5%85%92%E5%A4%9C%E5%95%BC-%E5%AE%89%E6%92%AB%E9%9D%A0%E6%8A%80%E5%B7%A7-213000139.html
快樂森林托嬰中心
http://mvp091.104web.com.tw/cetacean/front/bin/home.phtml
全站熱搜